四川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产业新高地,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万亿级大城之间的激烈竞逐中,更小单元的“战场”往往成为胜负手。眼下,一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在成都打响。
不久前,成都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决定在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简称“立园满园”行动)。
在外界看来,这是被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都,深挖工业潜能的一步关键棋。而作为全市工业发展重要承载地之一,成都新都区正依托高水平打造四川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新都高新区”),为成都走好这步棋贡献强劲推动力。
在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新都高新区位列第59位。作为一座已有超过30年发展历史的老牌园区,站在“立园满园”新起点的新都高新区,如何实现“再进化”?
产业集聚 园区特色产品“上天入地”
“新都造”,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公众视野。
近日,由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成都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熊猫专列3.0·成都号”在全路铁旅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上正式亮相。这是全国首个“熊猫旅游专列”的最新一代成员,整车实现了100%新都造。
熊猫专列3.0·成都号
位于新都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园的中车成都公司是四川省轨道交通装备“头部”企业和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主”企业。从250km/h~350km/h动车组造修到80km/h~160km/h速度等级全谱系地铁车辆研制,再到1.0~3.0熊猫旅游专列特色列车打造,近年来中车成都公司的新成果加速涌现。
“在新都,我们实现了从传统的机车和客车检修业务转型至行业中高端的城轨和动车组造修领域,从单一的检修业务转型为集新造、检修、配件、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布局,产能从2016年的0.5辆/天提升到现在2辆/天。”中车成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立园满园”行动中,招引培育“镇园之宝”,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是一条具体实施路径。通过最大化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战略性、特色化产业集群得以在以点带面的规模化进程中迅速成型。
据了解,自2014年落户新都高新区以来,中车成都公司推动电动车组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在此落地,目前已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70余家,实现70%以上成都地铁列车“新都造”,供应链本土配套率超过75%。
“新都造”能“入地”,也能“上天”。另一个以“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壮大产业集群的例子,来自新都高新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航空产业。
2019年,投资超百亿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在新都高新区启动建设。五年来,依托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辐射带动,包含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民用大飞机三大板块的航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国产大飞机C919机头在这里实现批量生产,园区累计签约项目52个,投产项目33个,2023年航空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集群效应下,“链属”企业获得了更快捷有效接轨上下游市场的优势。
“目前,我们约70%的订单需求都来自于新都高新区内的航空制造业相关单位,相较四川省外其他地区的订单,大大缩短了交付周期,也节省了物流成本。”成都辰飞智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璟介绍,该企业专注于运用国产高端五轴装备为航空航天高性能结构件提供高精高效的加工解决方案,其独有的双五轴蒙皮镜像铣装备,可以制造目前精度最高的双曲双面飞机蒙皮,从这里出产的飞机“外衣”已实现批量化产业应用。
成都辰飞智匠科技有限公司
“新都高新区现已聚集1100余家重点企业,去年园区实现营收115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630亿元,占全区80%以上。今年截止到10月份,园区的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对新都区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新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驱动 抢占百亿未来产业赛道
在产业园区的概念中,开发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其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四川。199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启了四川开发区的发展历程。随后在1991至1994三年间,四川先后设立了16个省级开发区。
1992年,新都高新区就诞生于这波省级开发区建设的大潮中。
自成立以来,新都高新区一度打响了新都产业“四桶水”的招牌,即科伦药业的“药水”、可口可乐的“汽水”、华润雪花的“酒水”和达利食品的“茶水”。数据显示,去年仅这“四桶水”的产值就近200亿元,相当于新都全年GDP的1/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区域主导产业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迭代优化和动态调整。当前,新都高新区一方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一方面积极布局新兴产业赛道,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今年3月,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以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实现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该列车内置的氢能动力系统,来自新都高新区企业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创新能),可实现最高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目前,我国70%以上氢能轨道交通车型的动力系统均出自荣创新能。”荣创新能副总经理谈剑钊介绍,就在11月27日,荣创新能轨道交通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刚刚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公示的《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的技术清单》。
全球首列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全自动市域列车
集聚专业人才力量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亦是“立园满园”行动中的关键一步。依托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及国内最早从事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应用研究的团队而成立的荣创新能,是新都区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在产业新赛道抢先布局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成都将氢能正式纳入全市30条重点产业链。而从2019年起,新都高新区已经在氢能领域率先起步。目前,园区企业势加透博氢燃料电池无油离心空压机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新研氢能开通全国首条49吨重卡成渝高速直达干线。此外,四川省首批500辆“氢马儿”共享单车、氢燃料电池市政洒水车今年也相继在新都下线投用。
“抢占百亿未来产业赛道,是我们推动特色立园、构建产业集聚优势的一大核心。”新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园区将推动百亿级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全面投产达产,依托微网优联整合供应链推动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发展,深化同西南石油大学校友资源、科技资源的“校地企”联动,以中曼石油、中石油川庆钻探、德仕能源等龙头企业为牵引,打造油气服务产业集聚区和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产城融合 实现人、城、产同频共振
从过往经验看,很多产业园区都在规模化发展中经历过产业与城市功能不匹配、不协调而带来的“有城无产”“产强城弱”等问题,这往往成为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本”,实现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发展因而成为更高维度的目标。
四川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1月22日,新都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暨“立园满园”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聚焦产城融合完善服务。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坚持“城市聚产、产业聚人、功能留人”理念,以产城融合为重点完善功能配套,招引优质城市合伙人推动区域开发,导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推动园区职住平衡,促进园区、城区与产业社区“三区合一”,持续提升城市界面形象。
于企业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决定“来不来”和“留不留”的关键。
对新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石璟深有感触。据他介绍,园区给每个企业配备了专属的“企业管家”,并建立新都区企业微信群,全区各级相关领导可在群里直接回应企业需求。新都区主要领导还会定期带队组织企业赴全国各地开展合作交流恳谈会,帮助企业寻机遇、找市场。“就辰飞智匠而言,政府牵线搭桥帮我们实现市场地位跃升省去了大量成本,比自己单打独斗起码少用了三年时间。”
在完善功能配套服务人才和居民的层面,新都高新区则坚持产业社区“场景营城”理念,科学布局生产、生活、消费场景和交流互动空间,注重公园城市表达和城市美学设计,目前已聚集长岛荟城、石室悦动新城学校、新都区人民医院、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天府沸腾小镇等教育医疗、时尚消费、运动休闲配套项目90余个,可满足未来35万人口需求。
近十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崛起和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新都依托园区产业助推城市发展的势头愈发强劲,在人才与城市的相互选择中,新都的吸引力正在持续上升。一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月,新都已集聚院士(团队)16个,市级及以上层次人才计划专家224名,人才总量突破36万人。而截至2023年末,新都区常住人口更是以超159万人高居成都23个区(市)县之首。
当人、城、产在区域未来发展进程中实现同频共振,以新都高新区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引擎,新时代的新都目光所向,将是一片不设上限的天空。
文/张震 钟予
本组图片均由新都区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