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投AI,什么最火? 专访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底层看模型,应用层看机器人,但头部玩家已基本定型
2024年,持币找机会的投资者们依然在AI里扎堆。
在《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之际,近日,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接受了每经记者专访。作为一家在资本市场沉浮多年的早期风险投资机构,蓝驰创投很早就布局了AI(人工智能),投资了国内“AI六小龙”及多个应用端项目。
据曹巍介绍,目前AI全产业链中最热门的投资方向有两个:一是底层的模型端,知名项目有月之暗面、MiniMax等;二是应用端,其中机器人是今年的大热点,标杆项目有智元机器人、银河机器人等。
大模型方面,10月底,智谱用智能体AutoGLM带起了概念股涨停潮,让日渐沉寂的大模型投融资市场泛起涟漪。曹巍直言,从整体市场来看,目前大模型的头部玩家已经基本定型,未来还将拿到更多的战略资源和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与之相比,初创企业的机会则要少很多,同时还要面对每年底层算力的几十亿元训练成本。
和逐渐冷静的大模型投资市场不同,资本对机器人的热情还在持续攀升。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4年10月,涉及机器人行业的相关领域共发生了42起投资和融资活动,其中共有5起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11月13日,灵初智能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蓝驰创投正是领投方之一。11月15日,银河通用也宣布完成新一轮5亿元融资,蓝驰创投也是其最早的投资人并持续多轮加注。
谈到机器人,在曹巍看来,机器人是AI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有清晰的变现模式。不过,目前机器人赛道如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的基数已经很大,未来会慢慢进入到淘汰赛。届时,市场上供给的资金会越来越有限。若只靠投资造血才能生存,可能很快就会淡出这一领域。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供图
大模型头部玩家已定型,应用层的机器人概念受关注
NBD:大模型浪潮“初涌”时,蓝驰创投已经投了月之暗面,公司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该领域及该公司的?大模型热度起来后,公司如何看待这一领域的投资机会?
曹巍:我们关注到大模型这个方向是在2021年初,那时生态还没有火起来。在月之暗面之前我们投资过西湖心辰,后来做行业扫描时看到了月之暗面。除了(月之暗面创始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与华为联合开发大模型等因素外,他们的底层模型训练能力、对大模型趋势的判断等都很不错,是我们喜欢的创业者。
我们投资AI都是从算力层到模型层再到工具层和应用层,从整体出发去思考和布局。首先会去观察这个维度里面的一些技术创新点和技术趋势,以及对应的产业侧的变化和产业趋势,然后不断地去把技术创新、产业趋势和我们心目中的那个优秀的团队画像做对比,最后找到一些优质的项目或者是我们喜欢的团队。
其实早在AI之前,我们曾提出云计算的重要性,大概是在2012年到2013年,那时国内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云计算是什么。那之后我们还投了很多大数据公司,然后才是AI。我觉得投资就是这样,会把很多过去的认知节点给一步步串起来,凭借“底层技术变化趋势”的认知和对行业发展周期的判断不断地去做投资和积累。
现在整个投资市场,有两个层面是最热的,一是底层的模型层,有非常多的项目拿到了投资,产品上有月之暗面、MiniMax这样的大模型公司。还有是在应用层,其中机器人概念最近非常受关注,标杆项目有智元机器人和银河机器人等。
NBD:您觉得现在大模型的投资环境和去年比是更热了,还是说逐渐趋向冷静?
曹巍:大模型整体市场,头部公司已经出来了。如果现在还有投资人去投大模型市场的话,要看到每年底层算力几十亿元的训练成本;同时,目前来看,从互联网巨头到产业巨头,整个大模型生态玩家的竞争对手已经非常多元化,如360、科大讯飞、百度、字节、腾讯,包括月之暗面这类创业公司。百花齐放的时候,大家可能不会想如何面对最头部玩家的竞争。
现在投资人除了投这几家公司,还在关注一些早期创业公司。我觉得市场冷下来不是不受欢迎,而是早期创业公司的机会很少。我们看到某个领域头部公司涌现出来后,该方向的创业活跃度会随之下降。而头部公司还会拿到更多的战略资源和更大的资金支持。
NBD:您觉得在投资这些新兴领域时,能否应用变现是最重要的关注点吗?
曹巍:首先,变现是一个结果,而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但价值这个维度其实是很重要的。比如站在大模型这一层,海外如OpenAI,不论是营收能力还是其商业网络,其实是远超大家预期的。只要能做成,变现或是盈利不是问题。关键是能不能从如此之多的大模型公司里,从“百模大战”这个赛道里跑出来。
机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形机器人市场应用,从最简单的科研到一些工业物流的这种非标搬运类应用场景;到最后的家用生活服务场景,是一个万亿元级的市场。如果有公司能把这个万亿元级的市场做起来的话,变现和盈利也不是问题。还是要回到你到底有没有能力从这个赛道里面跑出来。我们希望布局和支持的团队能把技术和产品,以及商业化场景的需求相结合,既在底层上有扎实的创新,又在商业落地方面稳扎稳打。
机器人赛道基数已经不小,未来会逐渐开启淘汰赛
NBD:在整个AI的细分赛道中,您觉得目前来看哪些行业还有更多机会?
曹巍:细分赛道,如果从人工智能来看的话,大模型是一个,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新赛道是机器人。
为什么现在机器人这么热,就是因为要给AI找一个落地的本体,大模型就可以落到机器人,而且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中国有非常好的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我们做出来的机器人又便宜又好用,是有一个很清晰的商业化变现模式的。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大模型,机器人这个赛道最近两到三年来一直非常火热。所以我觉得如果看细分赛道的话,在AI应用侧现在最热的就是机器人。
NBD:在机器人领域,投资方通常更关注哪类机器人?
曹巍:机器人价值的核心不在于机器人的形态,而是在于任务完成能力和完成这个任务的含金量。这个价值核心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垂直场景、需求、付费意愿。
比如说我们在2016年投资的高仙机器人,我们投资的时候这只是一个二三十人、非常小规模的一个团队,现在已经是一个年收入超过10亿元,覆盖全球五十几个国家,占全球商业清洁机器人70%市场份额的公司。
这些案例给了我们信心,在垂直领域做好产品,做向全球,市场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后续又投资了建筑机器人、重工机器人,包括物流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等。
NBD:您觉得目前在机器人这个领域里,已经形成了类似大模型这样比较明显的头部效应吗?还是说更多的创新公司正在蓬勃发展中?现在的投融资环境如何?
曹巍: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从融资金额和团队能力上来讲,最强的就是智元、银河、宇树。不管是从估值、团队的背景,还是他们手里的资金体量,肯定已经是第一梯队了。然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可能还有二三十家公司,大家手里边大约有几千万元这种水平。
我觉得现在的基数已经很大了,非要有“绝活儿”和一技之长不可。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竞争模式,应该是从“大家都有饭吃”慢慢进入到淘汰赛的阶段。市场上供给的资金会越来越有限。如果只靠投资人造血才能生存和产生收入,可能很快就淡出这个领域。
NBD:造机器人前期投入非常大,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实现了盈利。未来公司要生存下去,该怎么平衡研发开支,保证资金流健康?作为头部的投资机构,您如何看待未来几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
曹巍:政府部门其实也看到了这一情况,做了很多的产业基金来扶持,帮助他们度过研发周期。我觉得未来一个是产业资本,一个是政府资本,还有就是市场上的商业化选择。如果企业拿不到投资,又不能实现收入,除非创始人的个人魅力特别强,那这个企业也死不了。站在创业公司的视角,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去抱怨市场不好,毕竟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有好的公司跑出来了。还是要向内看,看到自己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地去优化和迭代。
长期来看,机器人的起点是科技,终点是科幻。当下来看,机器人还是处在比较火热的阶段,还会有一到两年的热度。一旦比如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熄火”了,或者是这一批明星机器人的产品还可以,但商业化落地不佳,一定会有一波冷静期。优秀的机器人团队一定要具备危机感,对周期必将会到来的风险有意识。
另外还需要大创新。如果还是在头部机器人企业产品的延长线上,还是要买别人的专利去做产品,那就没有自己突破的机会。站在投资人的视角,我们经常会和被投企业交流,创新周期是一个非常技术推动,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未来两年就会有人形机器人进到家中,帮助用户洗衣做饭带孩子,一定是基于技术能力的边界,基于厂商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去定义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