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家长陷择校纠结

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

开学季里,国际学校的风光似乎不如往昔。有报道指出,部分国际学校面临招生不足,需频繁补录,甚至有名校如深圳厚德书院、北京房山诺德安达关闭校门。与此同时,逐年攀升的学费让不少家庭对这类教育投资感到力不从心。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

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

“国际教育还值不值得追求?”“孩子回到公立体系后更加快乐……”一时之间,从国际学校“撤退”成为家长们讨论的热点。

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家长陷择校纠结

国际学校缘何魅力骤减?

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家长陷择校纠结

国际学校大体涵盖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民办国际学校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中民办国际学校占半壁江山,数量持续攀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教育需求日盛,国际学校凭借其全球视野的教学环境、卓越的教育资源以及宽广的升学路径,在各地遍地开花。

然而,家长连元在今夏却改变了主意。她的孩子原本在宁波一所国际学校就读,享受着小班化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外教全程参与。“去年起,许多优秀教师回归公办体系,师资力量大幅流失,因此孩子四年级结束后,我们决定转回公办小学。”出乎连元意料,孩子很快融入新环境,学习动力显著增强。

另一边,上海多家知名国际双语学校的学费上调,最高涨幅达到30%,整体年支出远超学费本身,往往是学费的1.5至2倍。家长杨怡细数孩子的国际教育成本,除高昂的学费、住宿费、餐饮费,还有额外的英语辅导费、项目制作材料费等校内外开销,以及国际考试报名费、课外补习费等,一年下来竟高达75万余元,且费用仍在攀升。尽管承认这种投入对孩子英语能力、视野拓展及兴趣培养有所助益,杨怡仍难掩焦虑。

国际学校降温背后,是消费紧缩、生育率下降及外资撤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不再是人人争抢的教育资源。

教育路径的选择复杂多变,无绝对的正确或错误。连元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成长,内心难以割舍对学业成绩的重视。她发现,国际学校的宽松氛围有时导致孩子学习态度松懈,而在公立学校,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和质量均有提升,教师也更加尽职尽责。面对国际学校的冷遇,杨怡也开始考虑是否应让孩子继续国际教育之路,毕竟国内不乏性价比更高的教育选项,如合作办学项目、自主招生等,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取优质教育。倒闭、涨价、招生难,国际学校“遇冷”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