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海鲜“游”向千家万户

  盐碱水属于非海洋性咸水资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畜无法饮用,也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在世界各地多处于尚未开发状态。我国有盐碱地面积近15亿亩,遍及19个省份。这些盐碱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盐碱水,主要有东北内陆碳酸盐型、华北滨海复合型、东部盐涂氯化物型、西北内陆硫酸盐型等不同盐碱水类型,绝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作为从事水产养殖的科研人员,我一直非常关注盐碱水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国盐碱地开发卓有成效,一些盐碱地经过改良种起了棉花、耐盐碱水稻等作物,为拓展粮食种植面积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盐碱地下面丰富的盐碱水,尚未充分利用。如果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用这些盐碱水来养“海鲜”,对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是一个应用性专业,需要经常到基地了解水产养殖情况,并开展试验工作。我从2005年开始担任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到全省多地进行科技帮扶。2023年,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把科技特派员制度延伸到援疆工作,我成为浙江省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员,主要对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有关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

  新疆盐碱地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地下盐碱水利用前景广阔。据我们采样调查分析,阿拉尔市区域地下盐碱水的盐度一般在8‰~12‰。这样盐度的盐碱水经过“类海水”调控技术,适合很多中高端海水养殖品种,如南美白对虾、海水石斑鱼等。今年5月,我们团队和对口合作企业进行了2000多尾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试养工作。10月,养殖基地的首批中高端“新疆海鲜”新鲜上市。试点的成功,让我们信心大增。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盐碱水的科学利用水平,并带动更多的养殖企业或场(户)开展盐碱水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让新疆海鲜“游”向千家万户。

  我们相信,通过科研人员、企业、政府等多方持续的努力,充分挖掘新疆盐碱水资源优势,能够把新疆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海鲜养殖基地,把盐碱荒漠地变成增收致富之地。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陈海波)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