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球第一,首次突破1000万辆!
据央视新闻14日报道,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天上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纳入统计体系的第一年,当年的产量仅有1.8万辆。到了2018年,年产量达到百万量级,再到2022年,年度达产超过五百万辆,直到今天,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的里程碑,在距离年底还有一个半月时间就比去年全年958.7万辆的产量增长了4.3%。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年底还有望超过1200万辆。
十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近百项鼓励政策先后出台,产品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基础设施保障也日渐完善,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市场化、产业化,到规模化、全球化,不断迈上更高台阶。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在数量上实现飞跃,更将在质量上不断突破,为全球新能源产业贡献更大的中国力量。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中国无疑处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潮头浪尖。
业内普遍认为,2009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开始。这一年,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中国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开展千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随着国产新能源品牌的相继崛起,国内产业政策的支持,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
近三年,中国汽车出口连续突破200万、300万、500万辆三个关口。2023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44.3万辆。
在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车企经历了数轮大规模洗牌。在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看来,头部车企格局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了汽车产业升级的潮流,身处中国汽车行业的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正经历一个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过程,当下是变化的、混沌的,但机会和可能性往往就诞生于秩序再造的状态中。
近年来,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车企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截至2023年底,中国企业在8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6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项目,更好满足了世界各国百姓对智能化、绿色化汽车的需求。同时,跨国车企利用中国的市场、技术和制度开放等优势,实现了“在中国,为世界”的转变。如2023年特斯拉中国工厂的产量已占到其全球产量的近一半,其中36%对外出口。
另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王铁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换道超车的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产业政策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志企业的三者合力。
不过,中国车企要想成为全球的顶级汽车企业和品牌,需要进入欧美市场,并能够长期生存下来,这是中国车企无法绕过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虽然困难重重,中国车企仍然在大量出海。
王铁民认为,中国车企积极开启新一轮出海主要有两个推动因素,一是海外市场的吸引力,二是逐渐强大起来的能力。在出海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在国外市场遇到的这些挑战就像国内市场的行业“内卷”一样,只会倒逼中国车企成长起来。
“目前,中国车企国际化战略已经进入攻坚期和关键期,首先要做到经营理念的转变,一是放眼全球、布局全球,二是步步为营、长期主义;其次要做到经营能力的提升,正如上汽、吉利、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在国际化过程中所做的那样。”王铁民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经营报、瞭望东方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