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会走进千家万户吗?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夕,有公司把造价打到10万元内

“这款机器人成本能做到10万元以内,售价可能就十来万元。以十多年的设计寿命计算,每月成本大概就1000元。”11月8日,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示了公司最新研制的SE01款人形机器人。

当前,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前夕。今年5月,特斯拉研发的二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进厂实训,计划2025年年底之前开始量产销售。在国内,优必选、宇树科技、达闼科技及小米等厂商均已布局,其中部分产品已开始出售交付。

SE01机器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成本还在10万美元以上,这成为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赵同阳表示,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全部自研,这对产品定价十分友好,“有些部件可以说便宜到论斤称”。

不过,这不代表人形机器人可以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就全行业来说,人形机器人完全进入家庭化场景,可能还需要5到10年。”赵同阳判断,“这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还需要不断迭代。这个过程中,性能和性价比也会不断改善”。

预计三年后可大规模商用

SE01人形机器人身高170厘米,体型、重量都和成年人相似,外形酷似经典电影《终结者》系列中的机器人角色,并且搭载了端到端神经网络解决方案和一体化谐波关节模组产品,定位家庭陪伴和工业场景。

赵同阳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分为四个板块:一是机器人本体;二是运动控制性能,可以控制跑跳、手臂挥舞和抓取等,也称为小脑;三是具身智能,即通过视觉、听觉和感知能力与环境互动;最后是通用大脑,也就是对事件的规划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众擎机器人的规划中,众擎机器人已经完成本体和小脑的研发,接下来投入重点在具身智能方面。最后一个阶段的通用大脑,则是最具技术挑战性的领域。

赵同阳举例称,假如让正在扫地的机器人去拿手机,机器人需要执行一系列复杂任务:首先识别什么是手机,再在环境中搜寻,最后还能在找到手机后继续去扫地。这个过程需要逻辑推理、运算和视听觉等多模态能力,也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仿真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在成本方面,人形机器人最贵的部件是“关节”,可占到整机成本的一半以上。赵同阳说,为了实现成本可控,SE01全部采用自研技术,某些零部件量产后的价格甚至便宜到论斤称。

即便如此,人形机器人前期研发投入巨大,众擎机器人对盈利有何预期?

赵同阳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布局的产品矩阵,众擎机器人的规划是两年内做到营收平衡,自己造血能力不断加强,进一步支持公司产品研发和团队拓展,同时通过资本加持加速优化各产品线进化与迭代。“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预计大规模生产成本在2万美元,中国有更好的生产制造平台和供应链环境,价格会更低一些。公司探索出的规律是,产品每增加一个数量级,能降本25%至30%。”

“SE01三个月后就可以小规模量产商用,比如巡逻、展示、工业制造等基础用途,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文旅方面的应用。”赵同阳说,“我们会持续推动产品与场景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能力会逐渐变强,大规模商用可能会在两到三年后到来”。

2035年产业规模有望达3000亿元

随着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正吸引着全球的关注和投资。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定下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4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融资高峰。有媒体援引IT桔子数据称,截至11月5日,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46起,投资金额共计116.8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2023年人形机器人投融资案件共32起,投资金额共计59.19亿元)。

今年4月,在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到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规模达到3000亿元。

而从国内外公司研发进度来看,美国波士顿动力、Agility Robotics等公司机器人造价均较高,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目前成本约10万美元,预计量产后单台售价2万美元。

国盛证券认为,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始,人形机器人产业将逐步开始商业化落地,降本的诉求将为国内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目前看,国内企业顺利推进布局,奠定未来国产替代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